快捷导航

发现:硅谷战略建议:为什么成型企业创新很难?

[复制链接]
查看: 913|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2 10: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销窝点那群人已经被洗脑成功了,传销现在叫营销,底层被骗的那帮人傻乎乎的一直以为能赚钱,而顶上的大鱼和被抓的老板都知道自己在犯法在骗人,他们最清醒,每天啥也不干,银行卡就一直收钱,传销包括营销发展到现在老板也无能为力,解决不了,因为很多中层已经对空手套白狼,学习卡,报名费之类的模式深信不疑了,还有一些中层接着老板以及老板的这种模式,搞自己的小集团,所以传销这种公司规模其实非常大,但是下面的代理又是各自为战乱七八糟,想要根除是不可能的,想要让被骗的变成正常人也是很难的,被骗的那些人已经麻木了,眼神空洞,不会说话,吃饭一天三顿就是黄瓜胡萝卜,除了知道套路朋友家人,其他的他们都不会了。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旧金山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Roger Chen最近走访英特尔、惠普、思科、IBM等企业,课题涉及成型企业为何难创新,这是美国老大一难题。上周一,我和Roger聊了一下午,以下是我对他部分调研结果的口述记录,希望对国内决策者也有帮助,Enjoy。

创新分两种,一种是独立初创公司,主要和风险投资有关;另一种是企业内部的Project Team,它在企业内部环境运作,那怎么运作?美国现在有很多讨论,也是很多企业非常大挑战。就是说,大家都知道这个问题,但解决方案不清楚。我分两部分来讲这个问题。

企业创新难三个原因

第一个问题,这时企业实际上在面对什么难题?首先:我们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从企业角度,实际上一个企业以前的成功经常是它之后失败的原因,因为每个现有企业存在,一定是它有些地方做对,那做对,一定就是它现有业务,而整个企业主体,一般都围绕它主流业务配置资源,但创新需要突破以往设置,然后它过不去。

第二,尤其是大企业,它对小市场没兴趣。这是企业战略中一个基本原理,就是它往往会对一个新市场规模有“准入门槛”。比如美国很多企业要先问,五年内是否能把这个市场做到十亿美金?有没有可能?如果五年或十年做不到,它就不去花这个精力。这是一个Valuable business,因为企业资源有限,当然要投它认为可能做大的业务。

但问题在于,当时在企业预测这个市场规模时,不一定准;其次,你今天认识的市场,可能明天就不是这个市场,因为市场会演化,所以早期对市场的定义实际上很模糊,而且很多创新早期都是基于猜测,这就导致企业会把很多机会放弃掉。

那企业这时对市场规模的判断和VC有什么不一样?这可能要涉及我说的第三个原因,就是:VC对最终企业走进哪个市场不是很Care,他在乎的是Return,即你是否能把业务做大,把财务回报做大,或者说VC也会关心,但不会被限制太多,但大企业,它一定会关心往哪个市场走,而且一定会有限制,比方IBM,它现在一定会有几个主攻方向,那么它投资基本会专注它主攻方向。所以在原有企业中它实际上会有两道关槛:一机制流程,二市场选择。

总部和业务部门两难关系

第二个问题,很多人说大企业没创新意识,这不对,实际上很多大企业都有很高研发预算,但如果我们把创新分为三阶段,一基于公司主业的创新;二有点像青少年阶段;三小学以下非常早期创业项目。

然后这里因为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研究院,它比较容易做的其实是第一阶段,然后第三阶段也做得不错,但最难最难的,经常是中间这个阶段。

为什么?因为当一个企业开发出一个比较好的有希望的东西后,它决定投入资源,但很多企业资源实际上是控制在谁手里?这个资源还不仅是钱,它还包括人力、数据库、人脉关系等等,很多时候,它实际上是控制在现有业务部门那里。

这就构成了矛盾,因为“老板”是个抽象概念,好比你要去和客户联系,谁和客户联系得最紧密?销售部门;再好比你要大量工程师帮你规模做大,资源在谁手里?工程师部门或产品业务部。所以,这些人会由于资源和权力产生的主观因素,导致他很难配合。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权力,企业一个不变的真理是:哪个部门收入最高,它在这个企业中肯定就有最大话语权,而决定它接受总部需求或不接受总部需求的标准是什么?自身部门利益。所以一般大企业,它很多资源和人力是掌握在业务部门即Business Unit手里,而业务部门每年要报业绩,甚至这个业绩每季度都要跟踪,所以就导致刚才说的创新第二阶段它很难长出来。

因为第二阶段它不仅涉及资源,还涉及组织过程,你怎么去管它?给它什么压力?这中间需要一些真正的过程来做这些事,而你现有业务部门,很多时候设置时基本是为一个现有业务部门设置,它思维方式、对市场理解、对客户理解,都围绕这套东西来做,而接管某个创新项目需要它花费时间资金和人力成本,所以这是企业局限创新发生的一个大背景,就是:资源不在企业总部,而在各业务部门,那你怎么让这些业务部门去配合你总部的创新需求?

美国企业五大模式

那针对这个问题,美国企业一般会存在五种模式。第一种,就是总部中心它不去促成创新,而由业务部门自己提想法。

这种模式因为都是业务部门自己提,它有干劲。这时,总部会出几样东西,一人力,二经验,因为孵化过程很多业务部门它其实不会,包括管理过程、管理程序和组织。也就是说,因为是你自己想法,我总部只是来帮你,然后因为项目有不同阶段,在最早期时,总部还给你出点钱和人力,帮你一起开发,这样对业务部门它就很有动力来一起合作。

那第二种:想法从总部来。这也是一种很常见方式。为什么?因为如果完全是第一种,各业务部门它肯定不会去提一些对整个企业很有用、但对自己业务部门好处不大的东西,因为它没大局观,它一定是自己的局部观念,所以第二种模式,项目总部提,这就是IBM案例,然后因为资源不在总部手里,它就去找某个“业务部门”作赞助商。

这里,这个赞助商有两个意思:一投钱,二投人,后者即在这个“业务部门”招个非常高层的SeniorVP负责。但这个模式难点在:总部提这个想法的人,必须有很大权力和威望,对业务部门必须要有非常大影响力,否则很难说服。也就是说,他必须能影响到业务部门说:这个项目虽然现在看来和你关系不直接,但最终和你非常相关。他必须能说服业务部门去接管并投入资源。

第三个模式是,总部中心提出一些项目,但很长一段时间它自己做,不找业务部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感觉业务部门不一定愿早期花钱参与,这通常是涉及基础研究项目,所以它就自己做,而到下个阶段,再让业务部门参与,目的也是让业务部门逐渐了解和接管,但中间孵化的主要钱和人力,还是总部自己出。

第四种模型,总部出想法和资金包括人力,然后把项目孵化到一定程度,这时它不是直接去找业务部门,而是去找企业里一个专门管这种中间阶段项目孵化的部门,这部门不做现成业务,职责就是负责那些已经有些样子,但还没成为主业的业务。那它的结果,慢慢项目孵化出来后,下一段是交给业务部门?还是成为一个独立业务部门?这是另一个话题,但就是说:不能每个出来都成为独立业务部门,因为企业每年孵化、开发出那么多创新项目,如果每个都独立,这企业会乱掉。

所以这是四种模型,而另外第五种就是,它一开始就变成一个独立业务部门。

好坏利弊

那谈到好坏利弊,其实要看创新业务性质。在本页显示剩余内容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员工辞职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当一个工作让人觉得生活无望; 或者从过程看,这份工作在给一个人或快或慢的积累负能量。这个负能量积累到此人的一个心理阀值后,就达成了离职的必要条件。 不说充分条件,是因为实际环境复杂,不是员工个人想走就走的,年终奖等阶段利益啊,人脉啊,title啊,公司阻扰啊,家庭经济环境啊,外界就业形势啊等等,都是成为是否实际离职的考量因素。 但,归根结底,魔由心生。人心不在了,就只剩下了一台被动的工作机器。
我这人吧,被骗进去过传销,也是自己脑子转得快,加上我脾气特别倔,硬是配合另外一个老哥打出来的,我最烦工作的地方叫我家人或者什么,或者叫我做那种跟传销有点相似的东西,没法形容那种感觉,有点想打人,我没有暴力倾向,但就是听不得,赚钱的方法老多了,这样赚的特别多吗?不见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2 02: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管理中最厉害的武器】奖惩是执行中最锋利的双刃剑:1、奖要舍得,罚要狠心,奖要奖的心花怒放,罚要罚得心惊胆颤;2、奖励一人一次引发多人多次做出重复贡献,惩罚一人一次避免多人多次重复损失;3、奖励要阶梯上升,让人的动力源源不断;惩罚要一步到位,罚的够狠避免得才更加彻底!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6 22: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行业龙头,应该以全局的角度重视正视社会企业家生态,作为行业龙头,有责任也有义务身先士卒,发挥领先者的榜样力量,让全社会感受到社会企业家的温暖。我们有信心将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的影响力带到世界,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社会企业家一起投身公益,投身生态建设,尽己所能,温暖全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8 10: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产品强调个性化的智能定制,所以一定要在前端有捕捉用户个性化数据的品牌,这样才能满足每一位用户的需求。在互联网时代,要找到用户需要的突破口,这样才能从“我们”的时代进入“我”的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2 18: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遇到的问题是因为缺乏成长造成的;所有发展的瓶颈是因为学习不力造成的;所有事业的停滞是因为知识折旧造成的;学习、成长、精进,是企业的必修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0 20: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优秀的新人进不来?进来了要么遭受排挤,要么自动离职?就是因为有部分老人挡道。将不好的老人和庸人开发或开除,相当于农民种庄稼,拔除杂草,稻谷才有好收成,是为优秀的员工创造一个良性的发展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