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大家透露一点哈,刚出社会那时候我在中国人保干过,有一天六点到了 我寻思到点了应该下班了(在那里每天固定加班到晚上八点是日常),毕竟今天的电话打完了,然后我收拾东西下班,结果一个老员工说:这么多人在加班,你好意思下班吗?这句话至今让我难以忘怀,甚至于一想起那个场面我都很后悔没给她一巴掌。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微信这些天又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其争论的焦点也主要集中在微信的产品属性上。因为微信作为一款立足通讯功能的软件,其自身的活跃用户总量已经达到3亿,再加上信息推送的高效率,微信理应成为营销着眼中的摇钱树,恰恰是大家的这个思想导致了微信平台的过
微信这些天又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其争论的焦点也主要集中在微信的产品属性上。因为微信作为一款立足通讯功能的软件,其自身的活跃用户总量已经达到3亿,再加上信息推送的高效率,微信理应成为营销着眼中的摇钱树,恰恰是大家的这个思想导致了微信平台的过度营销化。
说到微信,大家必然会提到它的公众平台,我个人觉得这个平台的互动和传送效果很好,如果加以合理的运用,不仅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流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小米的运作就很成功。微信对于这个模式也是相当赞成的,因为它符合了现阶段微信的发展要求,即服务性。不管是微信的朋友圈还是公共账号,其背后的运营价值都是互动和联络。实现商业化不明显的服务,因为在微信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因素与商业化是两个必然存在的点,在微信高速发展的今天,商业化一旦处理不好就会给微信整个服务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微博已经给微信做好了前车之鉴,我想微信团队也是有所警觉。
不过这个时候过分的去强调微信的属性,去强调微信的服务价值而不是营销价值,我想都没有太实在的意义,因为开放的公众平台对于使用者的限制很少,强制性措施又会让整个平台的活跃度降低,所以从我的角度上想,合理的进行设计引导要远比一遍又一遍的三令五申实在和有用的多。
微信公众平台已成为目前最热的企业营销推广平台,每天都有大量互联网公司和传统企业进驻,使用公众账号通过移动端和粉丝互动,不仅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信息内容,还可以进行一对一的深入沟通。
现在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为各行业首选的平台渠道,其中对用户沟通需求旺盛的旅游行业,也积极的加入其中,将微信做为移动式实时客服平台,提供预定功能、景点门票打折等各种服务,直接面向3亿微信用户,带来新的服务体验。
其实,微信实现营销常态化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坐拥如此之多的用户,不加以利用,就真的有点暴殄天物了,不过这个营销常态一定是建立在成熟的基础功能之上。反观微信的发现之旅,通讯是其要点,周围很多朋友都开始将微信作为日常通讯的必备工具,从而减少了短信等常规用具的使用,否则传统运营商也不会处处找微信的麻烦。但是现阶段大家显然将营销看得比通讯重要,虽然这是大多数相关从业者的想法,但是他们的炒作必然会影响到微信的基础用户,从而给微信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就目前的情况来讲,微信公众平台已经出现了信过载的现象,普通用户已经对这种现象产生不满,这对于致力于生态长远建设的微信来说显然不是好消息,所以在这个时候重申微信的通讯价值不仅是为了降温,也是为了重新给自己定位。
让我们来解读下微信互动活动的运营要点:
1、活动规划前需要先了解微信订阅用户的属性,进行市场调研后策划并进行全方位预热推广,在包括微博、线下广告、官网等多方面都宣传本次微信活动的情况。
2、活动运营期间需要有专门的客服在后台记录和解答问题,引导用户积极参与活动,并通过自定义回复接口不断推送活动参与说明,利于关注用户快速参与。
3、基于自定义接口开发有奖问答平台,根据自身微信公众号的定位来植入和品牌相关的问题,也可以联合多个相关品牌一起联合植入营销,提供多款各品牌产品提升中奖度。
4、通过设置多重奖品来刺激参与者,并且在推广渠道不断的宣传来刺激参与度。奖品方面不光设置单次的大奖还可以设置多个参与奖,这样调动用户的积极性。
5、由于微信的互动是隐秘的,所以特别适合设置和企业品牌有关的问题来设置有奖答题,首个答对的就可以获得奖励,利于统计中奖名单。当然也可以设置只要答对就有积分,通过后期统计的总积分来获得奖励,目前这块暂时还是需要手工统计,后期估计会有基于后端活动的平台出来。
6、对参与用户进行二次分组,每个参与的用户都可以根据其基本属性按照性别、地域等分组,后期非常有利于二次营销。
7、要注意互动的便利性,尽量让用户采用选择的方式来参与,可以设置多个问题的总积分模式,用户只需要输入简单的数字或者英文即可参加,大大的提升活动度。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90后员工普遍不愿意讨好领导了吗?为什么?
看到有人说90后,成家立业后也会讨好领导,不为自己想想也会为老婆孩子想?我把这个观点,刚和边上几个90后小伙说了。他们乐了,然后这么回我的:“现在,老家房价多少一平米?没房子,怎么讨老婆啊?没老婆哪来的孩子啊?少看知乎,当初知乎上说新冠后,中国人必定报复性消费,美国新冠开始时,说美国医疗,世界第一且、地广人稀,然后呢?他们老爱脱离实际讨论问题,一群何不食肉糜的小布尔什维克……”他们说的好像,比知乎讲的在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