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介入导管设计要点

[复制链接]
查看: 112|回复: 0
发表于 2024-12-6 09: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学毕业去找工作,找到一个化妆品行业的,结果到了就是大清早的在那里放着很嗨的音乐,一伙人排着队,搞得像传销,我们是第一天来的,所以没进去,结束完以后由老员工带我们去试岗,结果就是背着一书包的产品去挨家挨户去推销,我中午吃饭直接就跑路,问了一下,基本都是18岁左右的,16都有!
医用材料要与人体组织、血液、体液等接触,有的甚至**性植入体内。因此,这类材料必须具有优良的生物体可替代性(力学性能、功能性)、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

需满足下列基本条件:

(1)在化学上是惰性的,不会因与体液接触而发生反应;

(2)对人休组织不会引起炎症和异物反应;

(3)不会致癌

(4)不会发生变态反应性的过敏反应

(5)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不溶血,不凝血;

(6)长期植入体内,也不会丧失拉仲强度和弹性等物理机械性能;

(7)能经受必要的消毒措施而不变形;

(8)易于加工成所需要的、复杂的形状

微导管

大多数微导管的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点:

润滑涂层、柔软尖端(或成角度)、中间加强层

其中,中间加强层,从设计和制造上都将对微导管的性能影响巨大。中间加强层,即为用金属丝通过编织或缠绕的方式,达到增加导管强度,推送力的设计方式。在众多的微导管中,这种编织或缠绕的方式,大体分为4类

编织、缠绕、编织+缠绕(并列)、编织 over 缠绕 (多层)

四种方式的选择,代表了不同血管病变对微导管重要性能的需求。如编织+缠绕的设计理念种,近段编织推送好,远端缠绕柔软性好,对于神经血管输送而言,就是一个十分好的选择。而对于CTO病变而言,高硬度的编织则能很好的帮助它穿越钙化。

其中,通过调节编织或者缠绕的密度节距,就能相应改变其推送和柔韧性(抗折)。

外层的高分子材料,也是配合临床的实际用途,用一系列硬度不同的材料,进行由近及远的力学传导。这种硬度渐变的思路,其实和中间层的设计是不谋而合的。

导引导管设计要点

导引导管按照功能分为四段:超软的X光可视头端(安全区)、柔软的同轴段(柔软区、传送区)、中等硬度的抗折段(支撑区)及牢固的扭控段(扭控区、推送区)。

导引导管按照材质分为三层:外层是特殊的聚乙烯塑料材质,决定了导引导管的形状、硬度和与血管内膜的摩擦力;中层是由12~16根钢丝编制结构,钢丝不同的编制方式决定了导引导管的支持力大小、内径大小及扭控性;内层为尼龙PTFE涂层,以减少导丝、球囊、支架与导引导管内腔的摩擦力,并预防血栓形成。

相关阅读:医用一次性三类耗材
里面吼那个,就是公司最喜欢搞得拓展活动,请一帮所谓的教练训练你,问你们是团队还是团伙,不去还要算你旷工。当时喊我学设计大学毕业刚上班的时候,公司搞这个拓展,做了这个游戏叫打败大魔王,你要说出自己名字那些,然后有些人嘶吼那些,吼出来,所谓的扮演大魔王的人还是说:不通过,我听不见! 我当时去吼了,一下。他说他听不见,我脾气瞬间上来了:你是nm的聋子?啥子垃圾拓展,你们看可以说我是笨,但是不能用这种弱智活动侮辱我的智商! 然后当着全公司人转头开上我的奥迪A6L就辞职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