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个视频我不禁沉默了,让我想起了18年的春节后,家里人让我去一个公司上班,那个公司跟视频里的有一个特别像,又是跳舞,又是演讲的,我回忆了一下,那个公司的员工基本上是打电话,问一大本电话薄上的各个“客户”,需不需要本公司的产品,当时我跟几个年龄差不多但都不认识的人一起进的公司,那年,我18岁,我甚至跑到厕所,跟家里人打了个电话,我说,这真的不是传销吗?他们说,你不要在那里乱说,虽说是上班,但你最重要的是在那里学习,如果公司让你打电话啊之类的,你也慢慢学,特别是要跟他们一起,学会“讲话”。我现在想想,真是细思极恐,我要真变成这样的人,真就没有未来了(转自我上次在这种“企业文化”视频下评论的内容)。
漫话QMS质量管理系统(一)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如果从我第一次接触质量管理软件开始算起的话,至今已经接近二十年了。有些体会和感悟,希望与大家分享一下。计划出这样一个漫话QMS质量管理系统的系列文章。 我不是搞质量出身的,我是程序员出身,所以我不是质量专家,虽然这么多年来对质量管理这个领域略知皮毛。后续的所有观点仅为一家之言,如有错误还请大家海涵,也欢迎指出。 2005年的时候,我所在的公司接到一个项目,一个无锡的知名外企,要定制一个CAR(Corrective Action Report)系统,就是使用信息化的方式来管理8D流程,实现在线的8D流程,及在线邮件提醒,分析报告等。分为CCAR(客户CAR), SCAR(供应商CAR), ICAR(内部CAR)几种。虽然当时的功能相对简单,但是也实现了目前8D软件的主体功能,解决了主要痛点。后续又为该客户陆续做了几个小的质量管理软件,像FMEA、RoHS、SPC等单系统软件。当时的公司也曾试图将这些小软件标准化成产品,然后推向市场。但是最终没有成功,当然这里有些公司管理上的问题,但是最重要的是时机问题。当时我的老板经常说一句话,Timing很重要(老板是美籍华人)。一个产品出现得太早,市场没有这个需求,出现得太晚,市场已经被占领了。那时候国内也有些单机版的小的质量管理软件,像SPC什么的,多是一些台湾公司在搞。而且基本是为了应付客户审核什么的,市场需求小,我们当时也只是做了点皮毛,也没什么竞争力。后来自己创业后,开始也没想专门做质量管理软件,公司介绍也写了做什么MES了,HR了什么的,因为以前也做个这方面的产品,公司创立前几年还做了几个这方面的客户。但是,有一次去海信介绍我们的QMS方案,客户说我们不是专门做QMS的公司,所以对我们不是太感兴趣。受到这个触动,我们决定放弃了其他产品,专业做QMS系统了。毕竟公司小么,又是创业公司,聚焦于一点,虽然可选择的项目少了,但是更容易做深入。从此,我们成为了一家专业进行QMS软件及相关质量软件开发的专业公司,并一路走到今天。 好的,谢谢大家了,下期预计讲一下,为什么QMS系统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是必然的趋势。
相关阅读:QMS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