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大学生耿直辟谣被责备 谁制造了代际的撕裂 教育

[复制链接]
查看: 306|回复: 0
发表于 2024-4-14 21: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们住在郊区,残破的求职公寓,为了家人,为了生活下去,丢人吗?他们不觉得,我们觉得而已,弱肉强食的社会,生活在底层,你可以反抗,再找份工作罢了,但是找工作的这几个月,也需要钱啊,没存款就忍着吧。大家不要被视频标题骗了。我是学医的,神经内科。毕业后在精神病院当主治医生,视频内的行为都是我们为院里的病人量身定做的康复操,目的是让病人活动康复治疗。根本不是什么公司的企业文化。
人们不必责怪一些中老年人频频“中招”,更不宜责怪一些年轻人方式方法“耿直”,应关注的是谣言的制造者。

记者报道,厦门某大学化学系大三学生,发现家族群里姑父转发了一条缺乏科学依据的假信息,于是“耿直”辟谣,事后却被长辈责备。后来,他发现类似打着“科普”旗号实则是伪科学信息的群聊,只当作没有看见。

人类步入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以几何级数增长。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不再当“旁观者”,也跟着玩起了朋友圈,谁能说这不是时代的进步?

按理,因为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相对丰富,中老年人虽然记忆力等呈现渐行式下降,但思维的严谨与缜密程度应该比年轻人更高一些。但是,有心理学家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8个阶段,认为成熟期(50岁以上)是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中老年人体力和健康的每况愈下,造成自我调整与绝望感的心理冲突。在形形色色的谣言传播链条中,中老年人是“中招”的最大群体,“爸妈朋友圈”俨然成为谣言泛滥的重灾区,这是否与心理学家的分析有点关联呢?

厦门的这名大学生针对长辈转发的信息“耿直”辟谣,事后却被母亲责备“怎么没大没小”,至少说明晚辈与长辈之间的思维“鸿沟”依然存在,判断事物正确与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迥然不同。

燕麦致癌、食盐有毒……在很多网络自媒体上,食品安全谣言层出不穷。一些旧谣言甚至在专家辟谣后,过一段时间改头换面卷土重来,阅读量动辄10万以上,引发人们的焦虑。

涉及食品安全和公众利益的虚假信息,虽不至于导致人心惶惶,但也弄得许多人心里不太踏实。值得警惕的是,一些网站使出浑身解数,用“标题党”推波助澜,其责任不容推卸。其实,人们不必责怪一些中老年人频频“中招”,更不宜责怪一些年轻人方式方法“耿直”,应关注的是谣言的制造者。

在流量为王的新闻消费大环境下,诸多的网络平台应该强化自律意识,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以赢得长久发展。

就管理层面而言,就是要让那些谣言的制造者得不到利益。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配套措施,用法律手段保障网络平台健康、有序、稳定的运行。另一方面,要形成协同监管合力,坚决打击扰乱互联网运行秩序和信息传播秩序的现象。对那些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招生代理网

相关帖子

我这人吧,被骗进去过传销,也是自己脑子转得快,加上我脾气特别倔,硬是配合另外一个老哥打出来的,我最烦工作的地方叫我家人或者什么,或者叫我做那种跟传销有点相似的东西,没法形容那种感觉,有点想打人,我没有暴力倾向,但就是听不得,赚钱的方法老多了,这样赚的特别多吗?不见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