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衡水中学拍电影值得期待 怎么拍才是问题 教育

[复制链接]
查看: 338|回复: 0
发表于 2024-4-14 20: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完这个视频我不禁沉默了,让我想起了18年的春节后,家里人让我去一个公司上班,那个公司跟视频里的有一个特别像,又是跳舞,又是演讲的,我回忆了一下,那个公司的员工基本上是打电话,问一大本电话薄上的各个“客户”,需不需要本公司的产品,当时我跟几个年龄差不多但都不认识的人一起进的公司,那年,我18岁,我甚至跑到厕所,跟家里人打了个电话,我说,这真的不是传销吗?他们说,你不要在那里乱说,虽说是上班,但你最重要的是在那里学习,如果公司让你打电话啊之类的,你也慢慢学,特别是要跟他们一起,学会“讲话”。我现在想想,真是细思极恐,我要真变成这样的人,真就没有未来了(转自我上次在这种“企业文化”视频下评论的内容)。
著名的衡水中学要拍电影了!据媒体报道,日前,纪录电影《衡水中学》开机仪式在河北衡水中学举行。据介绍,该电影将是一部全面反映高中三年时光及师生共同面对人生挑战,激扬青春的励志电影,也是首部反映衡水中学师生学习和生活的纪录影片。

近几年,每逢高考,河北衡水中学、安徽六安市毛坦厂中学等知名学校备受关注,被塑造成魔幻的“高考工厂”形象。超90%的一本上线率,大量被名校录取的考生,让这所中学像“高考战神”一般。衡水中学甚至扮演起为地方形象代言的角色,正如相关报道所言,“衡水中学本身就是一部故事丰盈、多姿多彩、层次分明的影片,是讲好衡水故事最好的IP”。

现实中,高度应试教育的形象,成了衡水中学牢不可破的标签。比如,学生为了赶时间,从教室跑出来到吃完饭只花了8分钟,诸如此类的管理方式备受质疑。但是不管怎样,衡水中学确实让很多学生实现了另类“逆袭”。

然而,在舆论场上,公众则习惯以狂欢心态围观“高考工厂”。学生备考的“戏剧因素”被过度放大、夸张解读,变成舆论场的“笑料”。狂欢冲淡了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根本问题,忽略了此类学校师生的真实需求。

如今,衡水中学愿意以拍摄一部电影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向公众展现其真实面貌,这种传播意识值得肯定。但衡水中学的故事到底该怎么拍,则是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拍摄校园青春题材电影,无论选取怎样的叙事角度,都必须紧紧围绕一个核心:以学生视角出发,避免被成年人视角的“说教色彩”裹挟。

每个青涩、朴素的学生,都不是“工厂流水线”上的机械产品,他们有自己青春年少时的爱和忧。而每个学生又依附着情感体量更庞大的家庭。他们和学校、和高考选拔机制之间,产生了真实而微妙的联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所面临的升学压力和焦虑,和同窗相处的点点滴滴,与原生家庭之间的互动,共同构成了一部优秀校园题材影视作品的呼吸和体温。只有对学生群体进行充分、真切而细微的观察,才能构建起一家教育机构的真实形象,进而帮助公众重塑对衡水中学的认知。

目前,一些收获极好市场口碑的青春校园题材影视作品,比如《青春派》《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等,无一不是实实在在地扎根于学生校园生活,直面他们的情感诉求,且饱含对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反思。在豆瓣评分很高的校园青春剧《最好的我们》里,“振华中学”的学生每天为考试排名苦恼,心心念念想去北京上一所好大学,而学校的各种管理措施,也让拥有类似教育经历的观众会心一笑。

衡水中学题材的电影在拍摄过程中,应当尽力保持客观,不回避现实矛盾,更不能片面强调其教学方式的“高明”,陷入本末倒置的自我标榜和感动。否则,电影就难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偏离改善学校形象的预期目标。

相关阅读:仟学网

相关帖子

我这人吧,被骗进去过传销,也是自己脑子转得快,加上我脾气特别倔,硬是配合另外一个老哥打出来的,我最烦工作的地方叫我家人或者什么,或者叫我做那种跟传销有点相似的东西,没法形容那种感觉,有点想打人,我没有暴力倾向,但就是听不得,赚钱的方法老多了,这样赚的特别多吗?不见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