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个视频我不禁沉默了,让我想起了18年的春节后,家里人让我去一个公司上班,那个公司跟视频里的有一个特别像,又是跳舞,又是演讲的,我回忆了一下,那个公司的员工基本上是打电话,问一大本电话薄上的各个“客户”,需不需要本公司的产品,当时我跟几个年龄差不多但都不认识的人一起进的公司,那年,我18岁,我甚至跑到厕所,跟家里人打了个电话,我说,这真的不是传销吗?他们说,你不要在那里乱说,虽说是上班,但你最重要的是在那里学习,如果公司让你打电话啊之类的,你也慢慢学,特别是要跟他们一起,学会“讲话”。我现在想想,真是细思极恐,我要真变成这样的人,真就没有未来了(转自我上次在这种“企业文化”视频下评论的内容)。
机器人胰腺肿瘤切除术(REn)是某些良性和低度恶性胰腺肿瘤的一种外科替代治疗手段,然而,受限于病例数较少等因素,该领域开展随机临床试验存在相当的难度。因此目前对REn进行全面评估的临床研究仍较为有限,特别对于胰头和钩突部位的胰腺近端肿瘤,RE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既往的多项研究证实了REn应用于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F-pNET)和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F-pNET)、黏液性囊腺瘤(MCN)、浆液性囊腺瘤(SC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BDIPMN)、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和肾细胞癌胰腺转移等多种胰腺肿瘤的可行性。与OEn相比,在大型医疗中心进行REn可减少预计失血量(EBL)并缩短住院时间(LOS),从而改善胰腺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获益。然而,术后并发症仍是临床上的棘手难题,特别是对于胰头和钩突部位以及靠近主胰管(MPD,≤2
mm)的肿瘤,术后胰瘘(CR-POPF)等并发症的风险不可忽视。对于上述患者,RE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仍属未知。
这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研究的纳入标准为自2005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REn或OEn的胰头或钩突良性和低度恶性胰腺肿瘤(F-pNET、NF-pNET、BDIPMN、SPN、MCN、SCN等)患者。研究者对REn和OEn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围手术期和长期获益情况进行了分析,具体包括术中手术时间、EBL、术后并发症、再次手术情况、死亡率、LOS、长期复发情况以及胰腺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等。
研究期间共有287例良性和低度恶性胰腺肿瘤患者接受了手术,其中146例胰头或钩突肿瘤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54例患者接受OEn,92例患者接受REn。
OEn组和REn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85.0个月和49.0个月,随访期间,无任何患者出现疾病复发。OEn组1例患者确诊为术后新发糖尿病,REn组未见术后新发糖尿病。OEn组和REn组各有1例患者确诊为术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该回顾性研究提示,与OEn相比,REn应用于胰头和钩突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可改善患者的临床获益,且未增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REn存在令人鼓舞的长期肿瘤学获益和患者功能获益,其治疗胰头和钩突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是安全而有效的。研究者同时指出,作为一项单中心回顾性分析,该研究存在其固有的局限性,基于REn未来将更为普及的前景,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以评估REn应用于不同肿瘤类型的获益情况。
相关阅读:达卡巴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