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电影《戏杀》:好一出“剧本杀”大戏,真相不止一层

[复制链接]
查看: 281|回复: 0
发表于 2024-3-1 20: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其实最后那种才是最可怕的。他们用悲情音乐和话术搞氛围,利用你的亲情、友情、爱情、善良、温柔、同理心,激发你的内疚、疯狂、歇斯底里。最终目的只是为了更方便的管理,可是人最本真的情感却被亵渎了。今天看那些招聘信息好多公司都这么写:员工福利:缴纳五险, 月休4,法定假日,按时发薪;现在企业都这么不要脸了,把自己应该做的义务,写成员工福利?我还见过职位简介直接写,上班坐办公室吹空调,接接电话的。
悬疑电影《戏杀》的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京剧名伶墨怜伊被人枪杀,侦探满天飞(贾冰 饰)召集七名嫌疑人在一间戏院会合,誓要揪出杀人真凶。

《戏杀》的叙事风格可以概括为:真相多次反转,结局出人意料。

影片在悬疑这个大的框架之中,融合了犯罪、惊悚、爱情、喜剧、动作等多种元素。故事情节峰回路转,人物冲突张力十足,透过一宗名伶血案,勾勒出民国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戏杀》是一出群戏,一名侦探,七名嫌疑人,每个人都和墨怜伊有着明仇暗怨。换句话说,七个人都有杀死墨怜伊的动机。

影片采取剥洋葱的方式揭开谜团,满天飞看似鲁莽,实则精细。他能够从案件的蛛丝马迹中找寻要点,攻破嫌疑人的谎言,逐渐为案件理清真相。

《戏杀》犹如一部“剧本杀”,每个人都在用谎言掩盖自己的本来面目,墨怜伊之死简直要成了无头公案。

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大家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想象成侦探满天飞,每个嫌疑人给出了半真半假的供词,谎言必然有漏洞,从漏洞中找出真相的“线头”,逐个串联,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影片中,角色们你来我往的唇枪舌剑,疑点重重的回忆片段,一言不合掏枪就打的危险处境,极大增强了《戏杀》肃杀氛围。这种呼之欲出的紧张感,进而带给观众沉浸式观影体验。

《戏杀》是一部言之有物的电影,它不仅在情节上做到了步步惊心的效果,在内容上也融入了京剧文化的精髓,这是《戏杀》有别于其它悬疑片的独特之处。

影片的主场景是一间戏院,主人公墨怜伊又是一名京剧名伶,嫌疑人中包括有:戏班班主、京剧演员、戏曲编剧、戏班丫鬟等人物,他们和京剧都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戏杀》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大量的京剧元素。影片有序出现京剧脸谱特写,譬如穆桂英、关羽、项羽、虞姬等经典角色,从侧面展现出民国时期的京剧繁荣景象。

另一方面,导演牛朝阳借用这些脸谱来对应片中人物,以此来表达这些人物身上的独有特征。譬如,侦探满天飞对应关羽,忠肝义胆;戏班班主鲍仲山(刘桦 饰)对应曹操,奸诈多疑;镖局千金胡娇娇(李倩 饰)对应穆桂英,巾帼不让须眉……

这些京剧角色同时还引出了众多经典剧目:《过五关》《捉放曹》《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等。每个现代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与他们对应的京剧角色都有不谋而合之感,进一步调动起观众对京剧的浓厚兴趣。

《戏杀》着力刻画的是人性的黑暗,旧社会的不公。案件虽然离奇,但放在旧社会显得并不突兀。故事最后,真相大白。可是,谁能想到真相背后还有真相,不到最后一刻,无法断定真凶。这是《戏杀》带给观众的破案“爽”感。

导演牛朝阳此番在剧情编排和人物塑造方面注入了巧思,同时注重拍摄和置景等方面的提升,《戏杀》呈现出极好的电影质感。

3月2日《戏杀》上映,一场惊心动魄的捉凶大戏,鸣锣开演。

崔汀/文

相关阅读:快手点赞自助平台

相关帖子

我这人吧,被骗进去过传销,也是自己脑子转得快,加上我脾气特别倔,硬是配合另外一个老哥打出来的,我最烦工作的地方叫我家人或者什么,或者叫我做那种跟传销有点相似的东西,没法形容那种感觉,有点想打人,我没有暴力倾向,但就是听不得,赚钱的方法老多了,这样赚的特别多吗?不见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