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个视频我不禁沉默了,让我想起了18年的春节后,家里人让我去一个公司上班,那个公司跟视频里的有一个特别像,又是跳舞,又是演讲的,我回忆了一下,那个公司的员工基本上是打电话,问一大本电话薄上的各个“客户”,需不需要本公司的产品,当时我跟几个年龄差不多但都不认识的人一起进的公司,那年,我18岁,我甚至跑到厕所,跟家里人打了个电话,我说,这真的不是传销吗?他们说,你不要在那里乱说,虽说是上班,但你最重要的是在那里学习,如果公司让你打电话啊之类的,你也慢慢学,特别是要跟他们一起,学会“讲话”。我现在想想,真是细思极恐,我要真变成这样的人,真就没有未来了(转自我上次在这种“企业文化”视频下评论的内容)。
话说随着《猎冰》这部剧集热度不断攀升,我如同万千剧迷一般沉浸在剧情之中,虽然网络上对它评价各异,但这股追剧热潮愈发炽烈。故事的核心无疑是张颂文和新人演员姚安娜的精彩对决。起初大多数人的目光都被张颂文那炉火纯青的演技和林妙儿略显稚嫩的表演吸引。张颂文的演技自不必赘述,那是公认的教科书级别;而姚安娜的角色及表演虽一度遭受诟病,但随着剧情推进,我发现问题不止在于她的演技,而是剧本在正反派塑造方面的严重偏差,仿佛像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产物。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关键剧情是关于角色拒绝陪酒女的处理。在这部剧中,张颂文饰演的冰雪霸主雷鸣,表面放荡不羁,实则内敛沉稳,编剧巧妙地赋予他深情专一的特质。当面对手下献上的陪酒女以缓解压力时,雷鸣展现出了高明的社交手腕。他的一触,微妙而充满智慧,既能满足陪酒女的心理需求让她安然离去复命,又能不动声色地获取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这一摸,既显现出雷鸣的圆滑世故与机智,又透露出他并非正统意义上的道德楷模,而是善于运筹帷幄的“高级玩家”。姚安娜所饰演的这位涉世未深的女孩,则在张颂文的带领下,生动地诠释了一个懵懂无知却惹人怜爱的边缘角色。她天真烂漫,不知不觉间已被算计其中,却还认为对方是个慷慨仗义的大哥。设想若将这轻描淡写的一摸替换为更为激烈的戏份,反而会显得画蛇添足,无法如此贴切地揭示雷鸣角色的狡黠和精明。不得不提,张颂文在这部剧中的表现简直独领风骚,他对雷鸣这一角色的拿捏恰到好处,使其形象饱满立体,复杂而迷人。他演绎出的雷鸣,无论是步步为营的策略、还是老练狠辣的手段,都做到了丝丝入扣,让人拍案叫绝。相比之下,剧中的正义代表——卧底角色“刀疤”,却被塑造得过于直白和僵硬。编剧似乎生怕观众看不明白他的身份,以至于刀疤的行为举止处处透着不自然。比如,他对陪酒女敬而远之,采取冷漠态度,甚至搬出“洁癖”作为借口,这种做法在卧底世界里无异于自曝身份。尤其是在紧张时刻,大佬们设局试探,他却坚守清高,拒绝逢场作戏,这哪里还有卧底该有的隐秘和机敏?只能说,编剧在描绘正面角色时用力过猛,导致人物失去了应有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至于警察这条主线,更是充满了随意与草率,几乎就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女性主角成为探案主力,随随便便就能找到犯罪窝点,开会决策也要依赖她,这种设定过于理想化且缺乏实际侦破工作的严谨性。相反,剧中的反派阵营人物倒是一个个鲜活灵动,各有特色,比如一根筋的憨厚阿虎、看似妩媚实则善良的曼丽,以及傲娇可爱的大哥豹哥……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形成鲜明对比。最后我想说《猎冰》在正反派角色塑造方面确实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它没能充分展示缉毒警察面临的艰难险阻和生死抉择,也没能准确传达毒贩的丧尽天良。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纯粹把它当作欣赏张颂文个人演技的舞台,或者是寻找轻松乐趣的所在,那么它的确具备一定观赏价值。特别是剧中的角色选择,摆脱了常规偶像剧的套路,不论是陪酒女、女警官还是男警察,均还原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平凡样貌,这一点导演做得相当接地气,也算是本剧的一大亮点。总之《猎冰》虽是一部小成本制作,却因为张颂文的精湛演技,带来了超越预期的收视效果。
相关阅读:快手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