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死了,前几天被一个亲戚拉去培训,三天两夜,我想着没事就去看看,结果就是视频这种会议,一模一样,还卖惨,放一些凄惨的音乐,讲爸爸妈妈,然后一群人围在那嗷嗷哭,我站在旁边贼尴尬。看起来好笑但老板不傻,这么做不过是为了让员工们把自己潜移默化成群体的一员,群体的力量很惊人的,个体会情不自禁的做群体都做的事,逐步驯化员工,让他们成为听话的赚钱工具。
[摘要]离上海近、空气好、绿化率高、价格便宜,构成了上海老人“异地养老”的主要原因。
图片说明:来颐养院一年半了,谭绍芬闲时喜欢弹钢琴,王凌青就在旁边听着。黄尖尖摄
东方网4月5日消息:嘉兴、昆山等上海周边地区,陆续出现一批养老地,“环上海养老带”正在形成。许多曾经不愿离开上海的老人,如今开始出城“下乡”。
位于七星镇的“逸和源·嘉兴南湖区湘家荡颐
到“乡下地方”去养老
家住静安新城的谭绍芬和王凌青夫妇年轻时都是教师,儿子和媳妇工作很忙,不和老人住在一起。两位老人互相照应,闲暇时参加聚会、到老年大学上上课。
2013年,谭绍芬曾陪一位退休女校长来这家颐养院看过。“当时没想过要进来的,毕竟是‘乡下地方’嘛,我们不太想进养老院。”
2014年9月有一天,王凌青因脑梗在地上爬不起来,谭绍芬想去扶他,“咔”一声把腰椎骨折断了。“那年中秋我在医院度过,出院后,我们就不约而同想到了去养老院。”
“上海的养老院我们也打听过,好一点的一个人要5000元,两个人就要1万元。”谭绍芬夫妇俩的养老金加起来每个月1.2万元,“但全给了养老院我们就什么都不剩了。”王凌青说。
现在,谭绍芬夫妇两人住在湘家荡颐养中心一间37平方米的小套房里,客厅、卧室、小花园都有,每月房费是3090元。加上包餐费每人540元,还有护理费每人480元,两人加起来每个月花费6000元不到。
“这里就像上海的郊区一样。”谭绍芬经常往返于上海和嘉兴之间,到上海赴学生聚会、到医院开药,或者只是回家拿个充电器,搭乘颐养院的免费班车一天就能来回。
在这里,他们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老人。擅长音乐的谭绍芬花了1000元,专门从上海的家里运来了钢琴。从大学中文系退休的老伴王凌青也不闲着,在颐养院里办起了《古文观止》研习班,一周一次课,雷打不动。
相关阅读:南京个人出租房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