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住在郊区,残破的求职公寓,为了家人,为了生活下去,丢人吗?他们不觉得,我们觉得而已,弱肉强食的社会,生活在底层,你可以反抗,再找份工作罢了,但是找工作的这几个月,也需要钱啊,没存款就忍着吧。大家不要被视频标题骗了。我是学医的,神经内科。毕业后在精神病院当主治医生,视频内的行为都是我们为院里的病人量身定做的康复操,目的是让病人活动康复治疗。根本不是什么公司的企业文化。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互联网技术的冲击,极大地拓宽了房地产中介服务的外延,开拓者们合纵连横,群雄逐鹿。房产电商的快速崛起,在改变行业传统营销模式的同时,也因游走在政策边缘屡被质疑。在这轮严厉的调控周期内,房产电商被指遭遇监管政策的致命一击。 
 
当下的监管政策是否会对其电商业务产生冲击?本期房产周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房多多、Q房网、58同城这三家公司为案例,进行深度分析。 
 
日前,监管层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专项检查”,其中“在标价和公示的收费之外加价、另行收取未予标明的费用”被列为严格监管条款,这对于向购房者收取电商服务费作为主要盈利模式的房产电商公司,是釜底抽薪般的打击。 
 
作为以B2B模式起家的房产电商公司之一,房多多颇受资本市场瞩目。当下的监管政策是否会对其电商业务产生冲击?房多多合伙人周莉对记者表示,房多多一直是以相对低成本的营销模式协助开发商做营销推广,直接对效果负责而不过多涉及价格这块,所以政策突变对其电商业务影响不大。 
 
●堵死向购房者收费的路 
 
“房产电商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提前收取诚意金等方式帮助开发商蓄客发展起来的。”华南地产某公司一位营销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此前开发商在开盘前往往会推出“内部认购”,向购房者收取诚意金。一方面,可以筛选有效客户,实现有效蓄客;另一方面,能够以蓄客量决定开盘房源数量和价格,以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 
 
由于上述做法频频引发“坐地起价”、“不退还订金”等客户纠纷,监管层很早就出台政策叫停此类营销活动。 
 
“等到预售许可证下来,楼盘马上就要开卖,开发商根本没有足够时间进行市场试探以及蓄客,房地产电商的兴起恰好成为开发商绕道收取诚意金的新办法。”这位营销经理介绍道。 
 
这次出台的监管政策,“在标价和公示的收费之外加价、另行收取未予标明的费用”被列为严格监管条款,这对于向购房者收取电商服务费作为主要盈利模式的房产电商,是釜底抽薪般的打击,业界有观点认为这类模式将被淘汰出局。 
 
记者从厦门某家从事媒体电商业务的公司了解到,监管之下其业务开展濒临冰点,最近接不到开发商的项目。 
 
监管重压下,是不是所有电商业务完全被剔除市场?很多一线营销负责人认为并不尽然。 招商蛇口 深圳某项目的营销经理告诉记者,开发商的销售费用一般占到当年合同销售额的2%~3%,包括品牌宣传推广费用、销售执行费用和售楼处现场费用及其他。按照项目的市场接受度,调整营销费用的分配,比如深圳的楼盘好卖,渠道花费少一些,临深区域的项目则更多倚重渠道。 
 
“开发商对渠道的投放比例在侧重,电商公司不能蓄客后,只能转做渠道,开发商按效果付费,比如成交一套提点1%左右。”这位营销经理表示。 
 
周莉向记者表示,开发商希望按照效果付费,房多多就是“我能卖多少房子就获得多少收益”。“价格公示这块,房多多并不过多地涉及消费者,而是向开发商收费,开发商如果愿意获取房多多平台上的购房者,我们还能代表购房者去砍价,反而减少购房者的成本。”周莉表示。 
 
但也有不少一线的营销负责人表示,在此监管风口,无论选什么形式的电商合作都会谨慎,所有的电商公司日子都不好过。 
 
相关阅读:迪士尼租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