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热辣滚烫过度营销引大家反感,烂片时代已经到来

[复制链接]
查看: 330|回复: 0
发表于 2024-3-1 20: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家安徽滁州市全椒县的!一个小县城!房价6000+现在每个月房贷3000!自己吃喝和朋友社交1000~1500!还有亲戚朋友结婚乱七八糟的上份子这样的花销每个月要预留1000左右!现在还没小孩,还没结婚!这笔开销还没算上!我这县城厂工工人平均在4500到5000左右!真的生病都不敢生!我不知道有些人评论真的低能!不食人间烟火吗?
热辣滚烫这部电影到底怎么样呢,是烂片还是好片,看过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答案,当然我没有去看这部电影,没看的原因或许和一些朋友的体会是一样的,因为他的过度营销。

年前翻看手机,不管是文章还是视频,几乎每天都能刷到贾玲减肥100斤的字眼,刚开始我还感觉贾玲非常的厉害,如果一年内真的减肥100斤,那他确实了不起,但是随着天天减肥,天天刷到这张脸,就由当初的好奇,变成了不耐烦,甚至最后有点儿恶心了,以至于到春节闲着没事儿,也不想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了,后来问身边的朋友,只要是看的多数是因为好奇贾玲这100斤怎么减的,只要是不看的,很多也是因为对这种营销方式的反感。

如今的电影,很少有那种看了第一遍还想看第二遍的,主打的就是一次性消费,而且短平快,春节档的电影尤其的能突出这一点,所以在如此竞争环境下,如何将观众吸引到荧幕前观看,才是重中之重,这就是营销。

咱们先看下贾玲的这部电影是怎么营销的,我们大致把这部电影的宣传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放映前,以减肥100斤为主线,先是抛出烟雾弹,说让张小斐演减肥后的贾玲,然后逐步形成贾玲一年减肥100斤的话题,并且冲上热搜,后来围绕这个关键词零零散散的放出一些电影片段,吊足观众胃口,但是由于这一阶段减肥后的贾玲迟迟没有露面,也让一些人开始怀疑贾玲减肥的真实性,估计是宣传方是为了给影片做铺垫,但就是因为这个也为电影后期发力不足埋下了祸根。

第二阶段就是放映后初期,这一段时间他们的宣发团队真是忙的不亦乐乎,集中曝光了多条炸裂消息,包括瘦身后的贾玲照片、索尼影业负责该片全球推广的消息和贾玲健身过程的一些视频,紧接着就是贾玲的各种采访,几乎是一条一条采访,热辣滚烫经过这一波的流量助推,很快电影就成了全民焦点,这时候,评论区里开始有了反感的声音。

第三阶段就是放映后的收尾工作了,为啥持续的放减肥的过程,我想很大程度上,热辣滚烫团队想弱化前期以减肥为主力的宣传,从而转向与大众之间的共情,说白了就是让大家从因为猎奇去观看,转变成因为他很励志才去观看,可是前期因为简单粗暴的宣传太猛,才导致后续转变的预期效果没有实现,紧接着就是差评如潮,这也导致了很多宣传没有如期举行,不过这并不影响他赚的盆满钵满,只不过比原来的预期少赚了几十亿。

之所以前面我提到,现在的电影主打的就是一个短平快,没有复购率,他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宣传,让你买票进电影院,说的露骨一些就是把你骗进来,至于影片本身的质量好坏,或者是你看完之后或骂或赞已经与他们无关了,反正钱已经进兜了,当然电影作为资本市场的商品,他一定会通过宣传让大家去了解、观看,从而实现变现,这没什么不对的,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这几年的电影,越来越注重宣传了,有句话说的很好,好片的钱都花在制作成本上,烂片的钱都花在宣发骗人上。

这几年春节档电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烂片,但是这些烂片都还是卖的很好,难道去看电影的都不提前了解下电影内容吗?答案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会去了解,这些人能了解到的信息,都是谁谁谁减肥100斤啦,谁谁谁是主演啦,真正看完影评之后再去看电影的专业观众非常少,说白了他们的宣传就不是冲着专业观众去的。

中国的人口基数太大了,只要有名人效应加持、猎奇心理的引导,那就会让一部分人心甘情愿的掏钱进电影院观看,他们不管主演是成龙还是刘德华,是减肥还是增肥,主打的就是一个热闹,当资本方都意识到这种低成本的片子通过宣传就可以大卖的时候,试问谁还会花心思去研究片子的内容和质量呢,最快最上手的方式就是找一部老片依葫芦画瓢,这种现象一旦发生,那预示未来宣传会更加无底线,烂片烂大街的时代会已经到来,他们这样做的唯一目的就是在人红的时候,割一波韭菜。

很多人了解这些之后,都会在心里默默地骂上一声,可是你反过来一想,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不就是因为观众的选择吗?当你打开手机时,你愿意看让人乐呵呵的小视频,还是科普悬疑类的大制作,时代不同了,人们追求的是一种感官上的刺激,而不是精神层面的升华,看手机时,只要跳出来一个谁谁减了100斤,很多人都会点开看一下,当你点开了,那平台大数据就默认了你喜欢这样的新闻,然后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不断地给你发这样的消息,以至于有些信息你都看不到了,所以不是你刷不到,只是平台认为你不喜欢。

电影宣传方也是一样,恰恰抓住人们的这个心理,所以才导致了一部翻拍的电影能够大卖,不过,这几年这样的电影越来越多,也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题材的限制,要不说,张导的导的那部第二十条被网友们称为是一部大胆的电影,还怀疑他是如何过的审,所以说,能够安全过审的估计就是热辣滚烫这类的电影了吧。

这么多年,资本市场的逐利本性,让各行各业变的非常浮躁,踏踏实实做事反而成了枯燥且看不到预期收益的痛苦过程,而这种浮躁却成了资本方的商机,这不仅影响了电影行业,其他行业也受到了的冲击也是一样。

相关阅读:快手业务

相关帖子

里面吼那个,就是公司最喜欢搞得拓展活动,请一帮所谓的教练训练你,问你们是团队还是团伙,不去还要算你旷工。当时喊我学设计大学毕业刚上班的时候,公司搞这个拓展,做了这个游戏叫打败大魔王,你要说出自己名字那些,然后有些人嘶吼那些,吼出来,所谓的扮演大魔王的人还是说:不通过,我听不见! 我当时去吼了,一下。他说他听不见,我脾气瞬间上来了:你是nm的聋子?啥子垃圾拓展,你们看可以说我是笨,但是不能用这种弱智活动侮辱我的智商! 然后当着全公司人转头开上我的奥迪A6L就辞职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