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也遇到这样的上司,特么就直接问我这些问题,我就纳闷,入职他们承诺过的条件要求是什么,加班有加班费还好,没加班还想用努力做借口忽悠我,下班是我的时间,我回家能干嘛和他有什么关系,努不努力这也是我自己的事,我能完成手头工作就下班,回家我做点自己感兴趣的都是努力,并不是榨尽所有时间为工作才叫努力,加班多两个小时就是有加班费赶不上末班车还不够打车,何必这样辛苦自己,回家躺着睡觉都要比这强,谁爱努力谁留下努力就行。
新年伊始,纳税人纷纷下载税务部门官方的个人所得税APP,着手填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不过,近日在上海、广州,有市民在填报扣除信息的过程中发现,个人所得税APP的“任职受雇信息”一栏里,显示出来的任职受雇单位不仅有自己目前就职的公司名字,还有另外一家自己完全没打过交道的公司名字。针对纳税人“被任职”的质疑,税务部门表示,纳税人如怀疑自己的身份信息被盗用,可选择在线申诉。
穗沪有市民反映“被任职”
连日来,许多纳税人都忙着在手机上下载个人所得税APP。以华为手机应用市场为例,进入2019年后官方的个人所得税APP下载量日均递增数十万次。不过,在填报信息的过程中,有纳税人也发现了问题。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上海,某单位员工陈先生发现,个人所得税APP中,“个人中心”的“任职受雇信息”一栏中,自动出现了两家单位,一家的确是自己目前就职的公司,而另一家显示是在天津的企业,自己完全陌生,思来想去都没有任何印象。
4日,也有广州市民向记者反映,其同事在填报信息时也发现,在“任职受雇信息”一栏里,除了自己所在单位外,还出现了厦门一家建筑公司的名字,自己此前与其并无交集。
为何有纳税人出现“被任职”的情况?有税务界人士向记者表示,不排除有市民的身份信息被一些企业盗用后进行虚假申报,以达到少缴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的目的。
此前税务部门也曾公开披露过类似情况的案件:广东省鹤山市税务部门曾根据举报信息,对该市某制造企业实施税收检查,其中就查实该企业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采取虚列人员、分解工资的方式逃避代扣代缴义务,偷逃个人所得税20多万元。
任职受雇信息有误可申诉
遇到这种身份信息可能被盗用而导致“任职受雇信息”出现异常时,该如何处理?
税务部门提醒,纳税人如怀疑身份信息被盗用,可选择在线申诉。
记者注意到,在个人所得税APP中的“任职受雇信息”一栏里,只要点开相关信息,就可在界面右上角看到“申诉”两个字,纳税人进入后写明申诉原因等,即可在线提交。
税务部门介绍,纳税人申诉后,会有工作人员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并流转到相应部门核实调查,进行处理;在这过程中,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包括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抵扣和享受都不会受影响。
不过,如果“任职受雇信息”的单位确实和纳税人有过任职关系或者发生过资金往来并代扣代缴过个税,纳税人不必再进行申诉。纳税人在多处确实有取得收入的,信息会被系统收集并归集。
相关阅读:林场租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