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聊一聊:央行开始出手,人民币汇率直线暴跌300点!

[复制链接]
查看: 22|回复: 0
发表于 2024-4-22 17: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理学原理解析:1:因为嘶吼,可以让大脑思维短暂空白,失去理智(前面有b友说过了)。2:因为是公开场合,自己做出过的承诺会被潜意识强化,如果最后做不到会很没面子,于是潜意识里你就会真的为了业绩去拼命(这条原理我一般做心理咨询的时候用于正强化的,比如治疗拖延症一类的状态,哪知道这条理论会被用在这里!气愤!)。

人民银行12月9日消息,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人民银行决定,自2022年12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9%。采购支援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到网站具体了解一下,有专业的客服人员为您全面解读,相信会有一个好的合作!https://sourcing.hktdc.com/zh-Hans





央行近期做出两项看似方向相反的货币操作——对人民币“降准”,对外汇“提准”。前者是为加强跨周期调节,后者是为调控汇率。


消息一出,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直线跳水。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38关口,较央行宣布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来累跌逾350点。





央行宣部全面降准之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悄声息地走强。12月8日上午,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携手冲高,双双突破今年5月份高点,创出2022年5月以来的新高。人民币走强的同时,美元指数也不示弱。分析师表示,下半年以来,我国出口强劲势头不改,导致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令外汇市场美元供给相对过剩,从而推动人民币汇率走强。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1-10月,银行结售汇顺差19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倍。今年前季度,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也就是客户拿到外汇以后卖给银行的规模和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是669%,这个比例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升值过会侵蚀外贸行业利润,央行在此时出手亦有稳外贸的考量。央行第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要加强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指导金融机构基于需原则和风险中性原则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汇率避险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成本,加强自身外汇业务风险管理,维护外汇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支撑人民币汇率单独走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11月以来,在储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下,美元指数速走高,但同期人民币走势保持稳定,甚至略有升值,这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在海外供应链产业链瓶颈不断深化背景下,出口订单持续增加,贸易顺差和外汇收入保持在高位,有力地支撑了人民币汇率。二是自去年以来,人民币的投资和避险属性就不断凸显,随着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加大,外资不断增持人民币股票和债券资产,特别是海外新型变种株的出现,使得市场避险情绪升温,人民币受到更多青睐。是海外通胀高企,而我国通胀保持在较低水平,从购买力平价角度看,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人民币。推动人民币汇率逆势走强有两方面因素值得关注:一是近期人民币兑美元的即期交易量显著放量,交易情绪助推汇率走强。二是由于贸易顺差走阔,同时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差同步走高,企业结汇意愿提升导致银行代客结汇需求走强。


人民币汇率的大拐点正在形成疫情后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强的行情可能正在接近尾声,明年人民币汇率易贬难升。当前人民币汇率需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的贬值风险:一是明年初新的5万美元境内居民便利化换汇额度刷新生成,从历史规律看,这会对人民币汇率造成一定的季节性贬值压力。二是储态度逐渐转鹰,开启货币政策收紧周期,联邦基金期货已在定价2022年7月首次加息;同时,中美经济增速之差在收窄,明年中美际GDP增速差或将收窄至1989年以来比较小。在历史上轮中美经济、货币背离期,人民币回落都趋向于贬值。是资本流入对2022年人民币汇率的支撑也在走弱,随着储进入紧缩周期,等新兴市场经济体本就有资本外流、资产价格下跌的风险。
有些人是真的为了生存,挣钱,不得不做,有些人可能是真的被洗脑了,觉得这样的行为很有用?无论那样,都挺悲哀的。我希望工作并不是全部,一天24小时,除了工作睡觉,还要陪伴家人啊,和朋友在一起,或者一个人待着,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你想要我免费加班,可以啊,一个月因为特殊情况加几天班,也不会特别在意 。只是家里有情况的时候,单位也可以通融一下……都是互相的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