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2019年楼市两大政策明确,炒房的人可能一夜返贫

[复制链接]
查看: 168|回复: 0
发表于 2023-11-9 15: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以前在优衣库每次开完会不也要喊口号嘛,第一次店长没和我说,他们在那喊口号我当时都懵了,很多日企就这样的,其实生活真的挺无奈 他们是为了养家糊口,我一个学生在销售行业经常上班,有些成年人真的背负一个家庭付出了太多。
从2016年开始,国家"因城施策"的调控政策出台,各城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迄今为止,总算是把房地产这只失控的"公牛"给牢牢捆住。楼市从过去的一片火热到现在的逐渐冷静,市场预期发生了改变,调控政策起到了决定性的胜利。

从2018年的第四季度开始,伴随着楼市降温,市场低迷的现状。业内人士纷纷解读楼市已出现了"阶段性的拐点"。这源于市场看涨预期的消失以及市场现状的改变,不仅房企看淡后市,购房者也驻足观望。

2019年国家提出稳定楼市的政策基调。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成为了优先级最高的指令,这意味着房价本不可能延续上涨。而2019年两大政策明确,炒房的人将可能"一夜返贫",具体哪两大政策呢?

①"一城一策"将成为主流

这段时间,从各大媒体的表述来看,"一城一策"开始实施,针对不同城市展开不一样的调控,成为了政策的新方向。目标是为了抑制炒房,稳定楼市,加大住房保障力度。

当然,政策的改变并不意味着调控即将松绑,更不会造成房价上涨,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政策对刚需和改需将会有一定的倾斜。但最重要的一点,仍然是锁住二手房市场流动性,主推新房为土地市场让路。新房摇号限价,刚需能买到低于市价的房子,开发商才会拍地,国家的土地就能顺利出让,这利好三方。

而二手房利好炒房者和中介,国家肯定不愿意这类群体获利。

在政策调控之下,"有价无市"的局面还将维持,想卖房套现,并不容易,这也是二手房连跌四个月最有力的证明。

不仅如此,在国家发展租购并举的当下,共有产权住房和租赁房的大量出现,不仅要稳房价,而且还要降房租。一部分指望通过租金抵消房贷的人,愿望将落空,租金回报降低,炒房的人可能"一夜返贫"。

②房地产税或将"空降"

我们都知道,房产税是长效机制手段中最重要的一环。2017年年底财政部部长肖捷在党报发文,首次明确了房产税三步走:"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业内人士预计,完善三个程序进入落实阶段,2020年房产税大概率出台。但笔者认为,2018年房产税的草案就已经完成,按照国家的惯例,任何政策的出台都出乎常人意料,不排除会提前出台的可能。

2019年房产税可能提交人大审议,年底就可能会突然实施。如果房产税出台的时间节奏较快,那么在国内调控锁住成交的当下,炒房者不会有太多的机会抛售,房产的持有成本将进一步增加,税收增加后,炒房的人将"一夜返贫"。

有人可能会提问:炒房的人怎么可能"一夜返贫"呢?

看看我们周围,炒房的家庭不断囤房,背负巨额房贷。虽然房子很多,但无法出租,无法卖出套现,房子就没有价值,加上一旦楼市发生任何风吹草动,比如房价下跌,炒房者断供的风险将俱增,极有可能"一夜返贫"。

所以,国家提出房子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就已经宣布对炒房行为不再容忍。而随着国家从因城施策的调控政策到"一城一策"。稳定的楼市是政府的工作目标,要想靠炒房致富这条路基本是走不通了。国家2019年将发展租购并举,共有产权,稳妥推进房产税,建立楼市长效机制。稳楼市的同时还要降房租,通过公租房廉租房人才公寓等保障房解决低收入住房问题,通过企业自持房集体用地租赁房升级品牌公寓,解决过渡租赁群体住房问题,租金也会大大降低。

综上所述,2019年两大政策明确,楼市迎来新变化,炒房的人可能"一夜返贫"。各位网友怎么看?如有更好看法,欢迎留言点赞参与讨论。

我们设有绵阳特价房群、温州特价房群、岳阳特价房群等。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搜 TF1021493106添加群主微信拉你入群,群福利不定时放送中~

相关阅读:铜山站租房
里面吼那个,就是公司最喜欢搞得拓展活动,请一帮所谓的教练训练你,问你们是团队还是团伙,不去还要算你旷工。当时喊我学设计大学毕业刚上班的时候,公司搞这个拓展,做了这个游戏叫打败大魔王,你要说出自己名字那些,然后有些人嘶吼那些,吼出来,所谓的扮演大魔王的人还是说:不通过,我听不见! 我当时去吼了,一下。他说他听不见,我脾气瞬间上来了:你是nm的聋子?啥子垃圾拓展,你们看可以说我是笨,但是不能用这种弱智活动侮辱我的智商! 然后当着全公司人转头开上我的奥迪A6L就辞职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