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个视频我不禁沉默了,让我想起了18年的春节后,家里人让我去一个公司上班,那个公司跟视频里的有一个特别像,又是跳舞,又是演讲的,我回忆了一下,那个公司的员工基本上是打电话,问一大本电话薄上的各个“客户”,需不需要本公司的产品,当时我跟几个年龄差不多但都不认识的人一起进的公司,那年,我18岁,我甚至跑到厕所,跟家里人打了个电话,我说,这真的不是传销吗?他们说,你不要在那里乱说,虽说是上班,但你最重要的是在那里学习,如果公司让你打电话啊之类的,你也慢慢学,特别是要跟他们一起,学会“讲话”。我现在想想,真是细思极恐,我要真变成这样的人,真就没有未来了(转自我上次在这种“企业文化”视频下评论的内容)。
房地产融资渠道收紧并非是消极信号,其有利于对行业“过滤”,也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结构改革,促进市场回归正位。
今年以来楼市融资政策持续收紧,近日更是有升级趋势。2018年,房企融资收紧政策还主要针对国内发债渠道,而到了2019年,监管层已将防控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领域延伸至信托、海外融资等。
5月,银保监会发布通知表示,银行、信托必须严格执行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6月,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要防止房地产企业融资过度挤占银行信贷资源;7月,监管层连续针对房地产信托及美元债发布政策。开发贷、房地产信托、内债外债和私募等融资渠道一致收紧,被业内人士认为非常罕见。
国家方面对房地产行业融资渠道事实上并非是全面收紧,虽说整体融资环境相较于前几年不那么宽松,但考虑到年初降准,释放的1.5万亿国内资金,市场有强烈的上涨预期,这一点从近两个月土地市场的火热程度不难看出。
因此,此次楼市融资渠道收紧,一方面是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稳定地市楼市。另一方面,国家此次通过金融市场对房地产市场供给侧调控,事实上属于对房地产企业融资有“选择”的限制,实现多种融资渠道软着陆的同时,还在于防范金融风险。
国家之所以“盯梢”房地产信托和外债市场,一方面是因为这两个融资渠道自身就存在着缺陷,并不很成熟,另一方面在当前市场行情下,两种融资渠道都潜伏着巨大的兑付风险,极易“牵一发动全身”,引发国内金融风险,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房地产信托虽然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已经发展相当成熟,但是我国房地产信托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小白阶段,尽管国家对其发展是持支持的态度,但是在现实实践中,一直保持谨慎的态度。今年5月各地监管部门更是对多家信托金融机构开出罚单。至于美元债,作为国内部分企业的选择,需求膨胀使其供给主体内部良莠不齐,进入门槛低,美元债结构不断朝着“期短利高”的方向发展,并且其债权评级本身缺乏信服力,正在失去其参考意义,从金融安全的角度看,严控美元债为首的外债无可厚非。
从另一方面来看,国家方面在融资渠道设置的门槛限制,也更有利于行业内部的整合。据媒体报道,日前监管部门统一信托放行标准,有行业人士反映,按照最新标准,其约60%的项目将无法通过审查,也就是说,通过对金融市场设定门槛,有利于行业内部优者更优,劣者淘汰,进一步加快房地产行业内部结构提升。
从整体上看,房地产融资渠道收紧并非是消极信号,其有利于对行业“过滤”,让行业更干净,同时也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结构改革,促进市场回归正位,不过同时,国家方面仍需要给与其他补充融资渠道,比如,有附加条件(配件、限价)的降息、定向优惠(比如租赁住房、保障住房)等,以巩固市场信心。
□周闵禾(财经评论人)
录入编辑:孟嗲
【版权说明】
本文非原创,感谢原创作者辛苦的码字,如文字或图片未标记出处或标记出处有误的,请一定提出批评指正。
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相关阅读:陕西南路租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