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也遇到这样的上司,特么就直接问我这些问题,我就纳闷,入职他们承诺过的条件要求是什么,加班有加班费还好,没加班还想用努力做借口忽悠我,下班是我的时间,我回家能干嘛和他有什么关系,努不努力这也是我自己的事,我能完成手头工作就下班,回家我做点自己感兴趣的都是努力,并不是榨尽所有时间为工作才叫努力,加班多两个小时就是有加班费赶不上末班车还不够打车,何必这样辛苦自己,回家躺着睡觉都要比这强,谁爱努力谁留下努力就行。
 
在各地的成交持续回暖,民众对于房地产市场又有点人心惶惶的时候,有关部门需要坚持以“制度调控”替代“政策调控”,最终形成长期稳定的预期。 
 
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5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统计数据。从环比看,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与上月相比,价格下降的有43个,持平的有21个,上涨的有6个,与4月份的统计数据差别并不是很明显,但二手房的环比数据却出现了明显的变化,4月份环比上涨的城市只有9个,而5月份达到了18个。 
 
尽管统计局的数字表示:“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均未超过0.9%。”但这个统计数字,却和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居民的感受有些不同。 
 
根据一些房地产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以及有关机构的统计数字,在五月份,包括万科、恒大、中国海外以及保利在内的四大地产商销售均突破百亿;北京市住房成交量连续3个月突破万套,直追房地产市场最火爆时的数据,在成交明显放量的同时,无论是二手房,还是新房价格都出现了明显的跳涨,排队购房、“日光盘”等现象再现江湖,楼市的回暖不仅和统计数字不一致,也的确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期。 
 
很显然,楼市的这种反常的表现并不符合基本常理,一方面,高层一直强调房地产调控不动摇,另一方面,整体的宏观经济形势也并不乐观,况且一线城市的房价历经严厉的调控但并未有明显的回归。 
 
一些机构对5月份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回暖的解释,大多认为是政策的微调,让“刚需”得到了好处,所以,大量的自主需求开始入市,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但是,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这种回暖显然不是“自住需求”所能撬动的。 
 
经过三年多的调控,尽管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被遏制,但在各地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难以摆脱的情况下,房价未来上涨的预期远远没有扭转,房地产政策和房价随时都有逆转和反弹的可能。由首都经贸大学与中国社科院联合对35个城市居民的调查显示,32个城市居民皆预期房价将会继续上涨。 
 
在各地的成交持续回暖、民众对于房地产市场又人心惶惶的时候,有关部门对目前的这种回暖需要高度重视。面对民众的恐慌,我们也看到,人民银行、住建部等有关部门对于市场上的一些不实的传言及时进行了辟谣。这些都有利于稳定民众的预期。 
 
中国房地产调控成败的标志并不在于房价是否下跌,甚至下跌多少,而在于有没有给购房者稳定的价格预期。如果中国的房地产公共政策给购房者的多是不确定和恐慌,那这样的政策注定不会赢得公信力,特别是在利益博弈非常惨烈的情况下,短期的政策只会引发价格的更大波动,这无论对中国经济、开发商、还是购房者,都是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当然,房地产调控要坚持到底,最根本的还是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弥补房地产制度建设方面的欠账,以“制度调控”替代“政策调控”,最终形成长期稳定的预期。 
 
相关阅读:基隆路二手房 |